关于德行的思考
这段时间笔记本电脑的键盘出了些问题,所以一直不能自如的用电脑,昨天终于是去修了一下,不过没有完全的修好,“A”键仍然有一些问题,如果要完全修好的话恐怕要更换整个 C 面——但总归是基本能用了。 我觉得如今的自己正在逐渐偏离我曾给自己设计的“德行”的标准了,我的一个朋友昨天跟我聊了很多话题,我从谈话中获得了一个重要启发:所谓德行的标准,乃至绝大多数的自我认同,实际上都是为了于我们的现实窘境上附着自己的方式——人为了适应环境,所以创建了如此这般纷繁复杂的符号来锚定自己于现实之中。我们经常说自己不贪图名利与享乐,独爱真理云云,可实际上绝少有人会真的贪图纯粹的名利与享乐,若真是志趣在于纯粹的金钱的数字的,如 Jim Simons 等,这也实在是值得我们崇敬的那种玩世不恭的怪人了。统而言之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追求,而自我超脱的我们总要发明一些一概而论的词去矮化别人,那自然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超脱性。 ——既然我们的德行是由我们过往的环境所塑造的。我们是否要自信于我们的过往?或许我们该考察我们对我们德行的遵守程度是否仍然自信(由此可见小时候我们被灌输的活佛转世般的德行是不可信的,我们无法在后来真的遵守它),以及我们的德行是否适应于未来。 因为我们活着,就必然有种“活力”,这种活力推动着我们几乎可以说“自动”的探索这个世界,如果我们有能力,那我们探索肉眼可见的世界,如果我们没有这种能力,我们便探索肉眼所不可见的形而上学的世界,总而言之都是被这种活力所推动着的。 由此,我现在便觉得我要更有这种活力一些,这也就让我更加活着了。无论是以一个怎样的方式去探索这个世界,它都是一种活的方式,一种反解离的方式,一种反-死亡的方式。 这些重要的、底层的元认知塑造了我们健康的思维方式。所谓健康,意味着我们会对这个世界有更佳的适应性,而不是拒斥这个世界。我们关于德行的想法应该是复杂的、可扩展的,而不是塌缩成一套简单的道德律令,那不是一个健全的人应该有的思维深度。我们的精神应该是一个足够复杂且精巧的自为的系统,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中最自如的创造和发挥此种活力。